一、建设过程
物理学科创建于1956年,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986年和2005年分别开始招收物理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9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是我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工程中唯一立项建设的省一流物理学科。
学院1978年创立的激光研究室,现已发展成为省级备案重点科研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名誉院长(所长)李国华先生是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在偏光器件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目前山东省属高校物理学科唯一的第一单位国家科技奖励。
目前物理学科形成了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的6个研究方向,即凝聚态理论与计算物理、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偏振光学与激光技术、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量子结构与极端物性和能源材料与器件物理。为落实山东省与中科院达成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与中科院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联合设立光子晶体与光电芯片科教融合方向。
二、建设现状
物理学科经过65年的建设,特别是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后,学科整体进入高水平建设发展快车道。以2019年同时入选山东省立项建设的省一流物理学科、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为标志,已稳居省属高校物理学科前列。
本学科具备高水平科教融合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6人,科教融合双聘导师6人,其中教授31人,副高级教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7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一事一议”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欧盟和葡萄牙科学院院士1人(省外专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
现有山东省激光偏光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信息与能源量子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和山东省激光偏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激光研究所是原国家科委惟一定点的激光偏光器件科研生产基地。现有SEM、TEM、XRD、AFM、Raman、PPMS、飞秒超快光谱、激光MBE、高压高温物性测试系统等一批先进的研究教学设备,价值近亿元。
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成果,已在Nat. Commun.、PNAS、Phys. Rev. Lett.、App. Phys. Lett.、Adv. Funct. Mater.、Nano Lett.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近5年首位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1位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4位)。
学科高度重视学生培养质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生论文发表在Phys. Rev系列、Appl. Phys. Lett.、Adv. Funct. Mater.等高水平学术期刊,连年获得山东省优秀博硕论文及各类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励。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已有10余人获得国家杰青/优青/青千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多人获得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称号,或成为物理教学名师、企业高级研发人才。
学科注重开展广泛的国内国际合作交流。与中科院理论物理所联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通过日本JST“樱花计划”与东京理科大学每年互派10余名师生实现互访,定期聘请葡萄牙、加拿大、德国等外籍教师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近五年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科技厅等主办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外国专家讲座等大型活动10余次。
三、特色优势
本学科注重产学研结合研究,自主设计研制了30多个系列激光偏光器件,制定《双折射晶体和偏光器件测量规范》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保障了绵阳九院、航天五院、西安光机所、安徽光机所等多个单位主持的国家重大民用和军事科技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学科积极服务我省八大战略,努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与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联合共建了锂电、超级电容器等储能产品性能测试联合实验室;与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建设了“济宁市可再生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中心平台”,直接服务于鲁西南片区的储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行业,为鲁南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平台。与枣庄核芯光电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就半导体Si探测器芯片达成深度产学研合作协议,该项目入选2020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重大项目重点建设名单。太阳能电池团队与山东省最大的硅太阳能电池企业润峰电力联合开发了Si/钙钛矿叠层电池新工艺。学院在超硬及耐磨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为曲阜师范大学与曲阜市政府校地融合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与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达成深入合作协议。上述联合平台的设立及联合项目的开展,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有力促进了鲁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十四五”建设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创新性基础科学人才、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为目标,通过本轮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巩固我校物理学科在省属高校的领先地位,建成国内高水平物理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理想成绩。具体目标如下:
(一)形成一批高水平学术团队
自主培养或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系列人才计划、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等省级人才。物理学科六个主干研究方向均由国家级或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领衔。
(二)构建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
在山东省激光偏光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确保原有偏光器件、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等传统优势方向发展提升前提下,积极培育飞秒超快光谱技术及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检测、太赫兹光学与能谷电子学、高性能光纤激光器等新兴交叉研究方向,以高水平装备建设为引领,快速提升本领研究水平,巩固该重点实验室在我省激光技术与偏光器件领域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能源技术应用为导向,积极发展极端条件下的新材料合成与表征技术,着重研究复杂钙钛矿型超晶格和低维量子能源材料与器件,建设好山东省信息与能源量子功能材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三)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本学科教师从事原创性基本物理问题研究,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在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高能量密度储能电池及氢能燃料存储及利用等领域,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
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师资力量强、科研平台条件好、国际合作交流广等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夯实研究生专业基础,着力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稳定研究生规模,争取获得在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研创新奖、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等各类奖项上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