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历史及发展
中国语言文学始建于1955年,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刘乃昌、戴胜兰、曾繁仁、刘跃进、朱德发、杨树增等一批知名学者,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本学科1980年招收硕士生,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获批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教育博士的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获得博士招生试点。
二、人才队伍建设
本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73人,博士生导师24人,特聘教授11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楚天学者等多位高层次人才。依托本学科建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齐鲁学刊》、省级学术期刊《现代语文》、省级研究中心“语言文学研究所”以及山东省唯一的省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基地,建有“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7个校级研究中心和1个高级智库。
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等20余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2部,获省部级奖项30余项;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比赛奖,国家奖学金、省优秀硕博士论文等30余项,获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数量连续四届在全省名列前茅。
2016年以来,师生海外访学50余人次,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600余人次;举办“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35届年会”“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学创作学术论坛”“孔孟之乡文化产业创新论坛”“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15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数十次学术会议;举办“文学前沿”系列讲座,邀请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等几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成为曲阜师范大学对外交流的重要品牌。
65年办学实践,本学科拥有完善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法。5年来,本科生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连续获得一等奖,获奖总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研究生在《光明日报》《世界宗教文化》《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研究生学术论文集》3部,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以及省部级奖励30余项。
三、学科优势及特色
本学科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是中国古典学研究。我们有四个“古”: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代文论、古代文献。有三个研究中心:古典学研究中心、东亚文化研究中心、原初孔学与论语研究中心。已取得的成果有《近代诗文集汇编》50册,该书已于2020年7月出版。这套书的许多版本极为罕见,填补了目前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资料性空白;另外,本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第二个是神经语言学研究。神经语言学现有三个研究方向(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两个实验室(神经语言学实验室、心理语言学实验室)。其中ERP脑电设备、眼动仪设备,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本学科的优势突出,业已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夏静教授参与撰写了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学习读本》。担任中宣部、住建部和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50集)的首席策划,该纪录片在央视3个频道中英文播出,已斩获国内多项大奖。其次,扈庆学教授主编的《葫芦文化丛书》,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反响极大,是讲好中国故事之典范。该书获得了2020年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并得到了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同志的肯定和批示。
四、 “十四五”建设目标
(一)人才培养
65年办学实践,本学科拥有完善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法。5年来,本科生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连续获得一等奖,获奖总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研究生在《光明日报》《世界宗教文化》《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研究生学术论文集》3部,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以及省部级奖励30余项。在本科生培养举措方面,本学科依托国家一流本科建设平台,增加“金课堂”数量,打造专业“金课”。通过经典诵读、三笔字大赛、创意写作、微电影大赛等,促进学生转识成智,运智成力的能力养成。在研究生培养举措方面,本学科依托“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以前沿讲座和高端课程为载体,举办年度学术创新论坛,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加大“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儒家文学文献研究”方向的建设力度。
(二)科学研究
1.重点培育《存世宋刻本叙录》《晋语全域地图集及数据库建设》两个重大项目。目前,《存世宋刻本叙录》已经进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招标申报环节。
2.培养高层次人才,通过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实现每个二级学科由2—3名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目标。
3.深挖孔子故里、儒学发源地研究资源,打造《论语》研究国际重镇。夏静教授和丁延峰教授主编的《〈论语〉文献集成》(明代卷100册),2020年10月首发。本学科将陆续整理出版汉代、六朝、隋唐五代、清代、现代、当代等各个时期的《论语》文献,并建设成《<论语>文献集成》数据库。
(三)服务社会
1.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申报为契机,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分库,加大通用语言的社会推广培训工作。
2.依托语言与脑科学研究中心,实现成果转化,在语言学习、语言教育,尤其是特殊群体(聋哑人士、老年群体)的语言康复,以及失语症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推进“运河智库”建设,对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每年出版鲁西南地区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白皮书,为政府咨询提供服务,引领产业发展。
(四)文化传承
1.依托曲阜师范大学“两创”研究中心,以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学习读本》为主,聚焦10个热点问题,深入广泛地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思想。
2.依托“儒学对外传播研究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大中华典籍的传播,探索英、美、日、韩等国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状况。
3.依托本学位点汉语国际教育“本—硕—博”培养体系(山东省唯一),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