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位管理 > 通知公告

喜迎校庆活动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展望之九: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布日期:2020-09-30 访问数量: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前身是设立于1960年9月的政治教育系,2000年5月更名为经济法政系,2002年9月成立经济法政学院,2006年2月,为更好地进行专业化发展,学校将经济法政学院分为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院和法学院三个院级教学单位,随后,学院正式更名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10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结合“一校两区”的办学实际,学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行整合重组,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一、研究生教育历史及发展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现拥有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博士一级学科、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授权点学院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已发展成为成果丰硕、声誉良好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的优势学科。

哲学学科是从建校以来就设立和发展的悠久学科学术积淀深厚。1955年建校即设哲学教研室,1998年获批山东省第一个伦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两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同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9年获批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获得政治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我校被批准为全国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第五批培养单位2011年顺利起步正式招生。

二、师资队伍建设力量与人才培养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团结进取、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专职教师33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6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2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多位老师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境)内外著名高校访问交流,拥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聘请了一批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学科背景的校内外专家担任MPA研究生学术导师,从各地市各级党政机关聘请了一批公共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者、负责人担任兼职实践导师,与学术导师一并构成了我校MPA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目前MPA有学术导师68人、实践导师49人教授33人、副教授28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比85%,具有硕士学位的导师占比15%。形成了学科结构多元、专业背景合理、指导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的导师队伍。

近年来,我院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培养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担任重要职务凭借较强的责任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各个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成为各用人单位着重培养的全方位人才。目前我院在校博士生8人学术型硕士生93人MPA硕士357人。

三、研究生教育发展优势与特色

   (一)丰硕的科研成果

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12项,主持教育部课题6项,省课题7项,出版著作9部,教材10部,发表论文97篇,先后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20项、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奖10余项。其中,史现明副教授成功获批2019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哲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徐自强副教授负责的《基于描述评价与决策模拟相结合的公共政策案例库建设》项目团队现已完成可以直接投入案例教学使用的公共政策案例28篇李培挺教授负责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项目基于公共管理学课程师生“多维-境遇-互动”(MSI)模式的标准化案例库建设研究现已完成公共管理相关案例13篇,其指导的MPA研究生获得学校20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学院MPA案例教学质量优异,拥有新颖的案例教学模式。自2014年启动首届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入库征集与评选活动以来,由MPA任课教师编撰的32篇案例入库。截止2019年,我校公共管理案例入库成绩在全国200所招生院校中位列第四,在山东省院校中位列第一,为学院的发展创下辉煌战绩。

   (二)良好的学科声誉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和国内许多哲学研究重镇如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武汉大学哲学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东北大学哲学系、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等保持了良好学术合作关系,在山东省高校和国内高校具有一定影响力。2019年学院承办的第16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学术研讨会暨2019年中国诠释学年会展示了学院在哲学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了哲学学科在学术圈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武书连2017中国大学哲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哲学专业排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中,我校哲学位居前34%。

   (三)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每个学科点既注重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注意现实哲学问题的实证研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在伦理学和中国哲学研究中,充分发挥设学于孔子故里的地缘优势,以对儒家思想及其原典解读为重心,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究的实践指向立足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实践,汲取传统文化优秀成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哲学智慧。综合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和中医学等相关理论,展开后民族政治、中医哲学、经济伦理等问题研究。

(四)平台支撑及研究优势

哲学学科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科技哲学和外国哲学等几个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努力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指导社会建设,关注多元社会思潮,进行多视角多学科交叉研究。学院研究生导师铁省林教授在哈贝马斯研究领域,姚春鹏教授在黄帝内经研究领域刘彬教授在简帛易学文献、易图学等研究领域有较深造诣,在哲学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优势

政治学学科依托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重要平台。突出农村问题研究,研究领域涵盖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调研网络遍布全省各地。以掌握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为基础,以“实证、实践、实验”三实研究精神为指引,积极到农村基层社会开展田野调查研究,到城市基层社会开展实证调查研究。突出政策咨询及智库服务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开展的实际工作中,如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治理改革及城镇化建设研究工作,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产出,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应用转化。

(五)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及实践能力锻炼

科研创新能力需要依托科研实践进行培养和锻炼,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科研实践中训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政研论坛”读书交流会为依托,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以专题学术报告及讲座为载体,拓展研究生的思维与视野;以研究生社会实习为平台,丰富实践经验,促进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研究生特色实践活动——“寒暑期研究生返乡调查”为基础,增强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积极鼓励学生拓宽学术视野,每年都有学生赴国外学习交流,开拓视野,有效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依托入库的公共管理案例与案例库建设的案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院MPA教育中最鲜明的培养亮点和特色优势。为结合MPA专业学位的特殊性以及MPA教育重视社会实践的特点,与学校驻地的地方政府积极展开合作,分别为2016年获批与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和2017年获批与日照市东港区的MPA实践教学基地,依托这两所基地,MPA教育积极探索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基地相融合,已展开多次实地教学,效果良好。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威海海阳市方圆集团、潍坊市规划展览馆、日照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地开展实践教育,帮助MPA研究生在参观考察、调查访谈中拓展视野。

四、“十四五”建设发展目标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下大力气加大人才培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专业人才。

)充实师资队伍,强化科研能力建设

人才是学院立院之本。针对我院现有师资紧缺情况,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人才引进意识,大力引进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及青年博士人才。以平台、载体为基础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及研究生学术水平进步,提高高级别研究项目的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争取产出标志性研究成果,促进各学科稳步发展

(三)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争创一流学科

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高哲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省级哲学研究平台充分结合学科特色及老师们研究特色,强化原有哲学研究所、山东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山东省社会风险治理中心等载体平台建设,进一步凝练小而精、精而强的特色研究团队,打造学科特色研究方向,培养年轻老师,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哲学学科争取进入国家一流学科B类行列抓住政治学学科发展机遇,争取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继续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

为提升学院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推动学科建设,开阔研究生视野、增长知识,学院将继续鼓励老师们走出去,通过访学、交流等提高自身能力,积极邀请国(境)内外知名专家来学院讲座、交流,大力举办各种学术论坛、交流会,提升学院、学科知名度,推动学院科研、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服务社会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按照立足国情、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的思路,进一步践行和拓展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积极整合资源优势,创造条件,深化校地合作,强化智库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