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位管理 > 通知公告

喜迎校庆活动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回顾与展望之十七:历史文化学院

发布日期:2020-10-05 访问数量:

      一、发展历史与现状

   历史学专业作为学校建校之初设立的三大专业之一,在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行列。从1978年开始,世界史专业率先招收硕士研究生;1979年,中国古代史方向与山东大学通过联合培养模式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历史文献学方向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招生硕士研究生。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历史学专业独立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4—1999年,是历史学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初步发展阶段。1994年,历史学专业成功申请到专门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开始独立招生,独立培养。这一时期的专门史方向,结合学校地缘优势,突出儒学研究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儒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0—2010年,是历史学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世界史专业申请到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独立招收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中国古代史方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历史教学论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随着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史学史及史学理论方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史二级学科下各方向均可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中国史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省属高校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取得中国史博士授予权的单位;2008年,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申请成功。至此,中国史学科建设取得骄人成绩,巩固了历史学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省属高校中的领先地位。

    2011年至今,为历史学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山东省“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在曲阜师范大学成立,落户历史文化学院。这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文化传承创新类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中国史专业获批为山东省第一批立项建设的一流学科。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点转向内涵发展,国内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并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培养儒学研究的专门人才。2017年,世界史专业获得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成功申请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门类日渐丰富的同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升明显,仅2019年,学院毕业生获评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2020年,有5位同学通过申请制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当前,历史文化学院拥有中国史博士一级学科、世界史硕士一级学科、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导师中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4人,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导师14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导师7人。

    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历史文化学院共招收各类研究生99人,现有在校生25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6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47人,专业硕士研究生75人,数量均为历史之最。

二、培养特色与优势

    第一注重“以文化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我院儒学与儒家文化研究成果斐然,在国内外学术界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学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各专业方向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社会评价来看,我院毕业的研究生拥有极高的美誉度。

    第二、强调质量优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每一届研究生在入学伊始,均要接受入学教育,通过宣讲学术规范,培养学生遵守规范、尊重学术的意识。聘请优秀导师讲授学术研究体验,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热情。多年来,研究生论文盲审通过率一直稳居学校各院系前列。

    第三、重视社会实践环节,将教学及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培养全能型人才。无论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均要利用学院各类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参加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各专业方向研究生既能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也可以承担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第四加强学术交流,开阔眼界、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学术交流制度,一是“请进来”,通过召开学术会议或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一是“走出去”,积极鼓励研究生与导师合作或独立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为研究生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和管理服务。

    第五、放眼未来,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学院从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资金中拨出专门款项,资助研究生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交流访学。近五年来,共有32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分别到美国、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交流访学。2018年,学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合作成立儒学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并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的资助。

    三、学院“十四五”建设目标

   (一)学科建设力争再上新台阶。中国史博士一级学科在“十四五”期间应着力内涵发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率,力争让中国史专业成为山东省高峰学科;世界史应努力争取成为博士一级学科,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体系,巩固在省属高校中排位优势。

    (二)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多元的高素质导师队伍。“十四五”期间,应继续强化儒学研究队伍,突出专业特色,扩大在该领域的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目标是学科带头人与冷门专业方向导师,同时兼顾导师的学源结构,除国外高校毕业生外,应引入3-4名有海外教育经历的导师,进一步提升导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引入一批高水平的年轻博士,储备人才。

    (三)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具备国际视野、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现实要求,教学方式应更加灵活,鼓励导师们以读书会、讨论会、兴趣小组等形式,小范围传帮带,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建立专项资金,鼓励研究生出国访学、交流;寻求更多合作伙伴,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发展历史与现状

    历史学专业作为学校建校之初设立的三大专业之一,在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行列。从1978年开始,世界史专业率先招收硕士研究生;1979年,中国古代史方向与山东大学通过联合培养模式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历史文献学方向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招生硕士研究生。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历史学专业独立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4—1999年,是历史学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初步发展阶段。1994年,历史学专业成功申请到专门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开始独立招生,独立培养。这一时期的专门史方向,结合学校地缘优势,突出儒学研究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儒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0—2010年,是历史学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世界史专业申请到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独立招收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中国古代史方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历史教学论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随着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史学史及史学理论方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史二级学科下各方向均可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中国史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省属高校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取得中国史博士授予权的单位;2008年,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申请成功。至此,中国史学科建设取得骄人成绩,巩固了历史学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省属高校中的领先地位。

    2011年至今,为历史学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山东省“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在曲阜师范大学成立,落户历史文化学院。这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文化传承创新类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中国史专业获批为山东省第一批立项建设的一流学科。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点转向内涵发展,国内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并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培养儒学研究的专门人才。2017年,世界史专业获得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成功申请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门类日渐丰富的同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升明显,仅2019年,学院毕业生获评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2020年,有5位同学通过申请制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当前,历史文化学院拥有中国史博士一级学科、世界史硕士一级学科、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导师中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4人,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导师14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导师7人。

    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历史文化学院共招收各类研究生99人,现有在校生25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6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47人,专业硕士研究生75人,数量均为历史之最。

二、培养特色与优势

    第一注重“以文化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我院儒学与儒家文化研究成果斐然,在国内外学术界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学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各专业方向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社会评价来看,我院毕业的研究生拥有极高的美誉度。

    第二、强调质量优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每一届研究生在入学伊始,均要接受入学教育,通过宣讲学术规范,培养学生遵守规范、尊重学术的意识。聘请优秀导师讲授学术研究体验,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热情。多年来,研究生论文盲审通过率一直稳居学校各院系前列。

    第三、重视社会实践环节,将教学及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培养全能型人才。无论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均要利用学院各类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参加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各专业方向研究生既能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也可以承担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第四加强学术交流,开阔眼界、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学术交流制度,一是“请进来”,通过召开学术会议或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一是“走出去”,积极鼓励研究生与导师合作或独立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为研究生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和管理服务。

    第五、放眼未来,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学院从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资金中拨出专门款项,资助研究生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交流访学。近五年来,共有32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分别到美国、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交流访学。2018年,学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合作成立儒学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并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的资助。

   三、学院“十四五”建设目标

   (一)学科建设力争再上新台阶。中国史博士一级学科在“十四五”期间应着力内涵发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率,力争让中国史专业成为山东省高峰学科;世界史应努力争取成为博士一级学科,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体系,巩固在省属高校中排位优势。

    (二)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多元的高素质导师队伍。“十四五”期间,应继续强化儒学研究队伍,突出专业特色,扩大在该领域的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目标是学科带头人与冷门专业方向导师,同时兼顾导师的学源结构,除国外高校毕业生外,应引入3-4名有海外教育经历的导师,进一步提升导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引入一批高水平的年轻博士,储备人才。

    (三)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具备国际视野、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现实要求,教学方式应更加灵活,鼓励导师们以读书会、讨论会、兴趣小组等形式,小范围传帮带,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建立专项资金,鼓励研究生出国访学、交流;寻求更多合作伙伴,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