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打开“孔府档案研究中心”的网站时,琳琅满目的“地方档案研究论著读书会”预告便呈现于大家眼前。
从明清到民国,从法律史到社会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受益匪浅。读书会的策划者、主持者便是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吴佩林教授。
疫情期间,吴佩林老师更是以其“吴”与伦比的方式,为同学们接续开辟了一种增长学识的新路径。
读书会是吴佩林老师任教多年来赓续的传统,每周一次,每次一本或多本书。读书会的规模之庞大让人叹为观止,从原来的几人已经增长到了现在的百余人。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下读书会没有了实施的可能,但吴佩林老师“诲人不倦”的品性促使他放弃了假期休息时间,继续让这个组织在疫情期间“活”了起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头脑、提升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帮助同学们构建完整的地方档案知识体系,新年刚过,自2月9日始,吴老师便以一种崭新的方式组织起了新一轮的读书会。
建钉钉群、报名领读、发布读书会预告……新一轮的读书会就这样以线上读书会的方式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读书会按照“视频会议-主讲人直播分享-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直播开始前,吴佩林老师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介绍主讲人的基本情况,然后再由主讲人进行直播分享,直播期间读书会成员可以随时请求连麦提问,亦或者可将心存疑虑的问题先行记录,在直播结束后的视频会议中进行讨论交流便可。
“总-分-总”的读书会模式,让同学们在体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空间。
截至目前,吴老师已经组织了18场读书会,读书会人数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参与人员也由校内扩展到了校外,涵盖了来自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老师、本科生、研究生,校外人员的分享和旁听也给读书会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
除此之外,为了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在读书会之余,吴佩林老师还组织了线上学术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为同学们做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报告。3月12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董喜宁老师便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孔子的谥号封赠与形象演变》的首场报告,参与人数近150人,收效颇丰,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吴佩林老师的战“疫”行动是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导师认真工作、踏实教学的缩影。学院的研究生导师也以吴老师为标杆,同吴老师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地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吴老师在疫情期间创造的这种创新性的教学互动模式,也为历史文化学院日后学术讲座的举办提供了灵感,为日后线上讲座的举办提供了可能。